目錄

疫情帶動小宅供給釋放

回顧疫情發展的幾年,雖然台灣房市整體仍維持相對穩健,但購屋市場的需求結構卻出現顯著變化。疫情期間,民眾在消費與投資上普遍趨於保守,大坪數住宅因總價高昂,成交速度明顯放緩;相對之下,小坪數住宅因總價門檻低,逐漸受到青睞。對建商而言,這樣的需求轉向迫使產品規劃出現調整,許多新推案開始增加「一房一廳」、「1+1 房」或 17–19 坪的小宅比例,以吸引首購族與投資客進場,如南區新案【森宇樂慕】。雖然這些物件的定位在預售時以購屋市場為主,但隨著交屋後逐步釋放,實際上大量轉入了租屋市場,成為近三年台中租屋供給的重要來源。

小宅產品的興起並非偶然,它背後隱含的是房價持續上漲與所得停滯之間的矛盾。以台中為例,根據實價登錄與房仲業者統計,自 2018 年至 2023 年,台中市平均房價漲幅約在 20%–30% 之間,部分重劃區甚至突破四成。然而,台中平均薪資成長幅度有限,根據主計總處資料,近五年平均薪資年增率多在 2%–3% 左右,遠遠追不上房價成長。這樣的差距使得年輕人購屋難度大幅上升,轉而以租屋作為長期解決方案;同時,投資人則傾向選擇小宅作為出租物件,因為單位總價相對可控,投資門檻較低,進場意願自然提升。這樣的雙重推力,正是疫情期間小宅供給逐漸湧入租屋市場的主要原因。

小宅進入租屋市場後,其特性迅速展現優勢。首先,總價低意味著租金壓力相對可控。以一間總價 900–1100 萬元的小宅來說,房東設定的租金通常落在每月 9,000 至 12,000 元之間,對於月薪 3–4 萬元的年輕族群而言,支出比例約 30% 左右,仍在可負擔範圍內。相較之下,傳統大三房的租金往往動輒 15,000 元以上,甚至需額外支付管理費與停車費,對單身或雙薪小家庭來說壓力相當沉重。這種「坪單價高但總租金低」的特徵,使得小宅迅速獲得租客青睞,也帶動租屋市場結構的轉變。

 

其次,小宅產品普遍是新建物,裝修新穎、社區設施完整,與老舊公寓的租屋體驗大不相同。疫情後,租客對於居住品質的要求不僅限於室內坪數大小,更在意是否具備「垃圾集中場」、「24 小時警衛」或「公共健身設施」等社區功能。這類配套在傳統老舊租屋中難以找到,但小宅建案幾乎成為標配。因此,即使同樣是 10,000 元租金,租客往往更傾向選擇小宅,而非老公寓的雅房或分租套房。從供給面來看,這樣的偏好加速了小宅釋出後的吸收速度,形成供需雙方的共識。

 

再者,疫情也放大了租屋族對「獨立空間」的渴望。過去為了省錢,許多人願意選擇分租雅房,但在長時間居家隔離與遠端辦公的經驗下,共用衛浴與廚房的缺點被無限放大,讓租客更傾向選擇小宅來確保隱私與安全。這種需求的提升,使得小宅不僅僅是價格上的優勢,更成為疫情後租客「非我不可」的選擇。從房東角度來看,這也意味著小宅出租的穩定性更高,空置風險相對較低。

 

最後,小宅化帶來的供給釋放,還有一個間接效應——它促使租屋市場的產品標準逐漸提升。過去的租屋市場,常見的是「低租金+低品質」的二手選擇;但隨著越來越多新式小宅進場,租客開始對居住品質有了比較基準,進而倒逼其他房東改善物件條件。這種良性競爭,對整體市場而言是一種結構升級,也代表台中租屋市場正在從「量」走向「質」的階段。

綜合來看,疫情期間建商調整產品策略、推動小宅比例增加,直接改變了租屋市場的供給結構。當小宅逐步釋放,租客因負擔能力、生活品質與獨立空間的考量而積極選擇,房東則因投資門檻與投報率的優勢而持續投入,形成供需雙方互相強化的循環。可以說,小宅化不只是疫情的副產品,而是租屋市場長期演化過程中,一個重要且不可逆的轉折點。

租金走勢與投報率變化

疫情過後,台中租屋市場最明顯的現象之一,就是租金結構出現了「坪單價上升,但總租金維持穩定」的矛盾情況。這背後的原因,正是小宅化產品大量進入市場,讓租客雖然接受了更高的坪單價,但因總坪數縮小,實際上每月支出的租金仍在可負擔範圍內。以北屯或南區的新建小宅為例,坪單價常常落在 900 元到 1,200 元之間,遠高於老舊公寓的 500–700 元水準,但因坪數通常只有 8–12 坪,總租金大多落在 10,000 元上下。相對之下,傳統大三房雖然坪單價低,僅約 600–700 元,但總坪數往往超過 30 坪,換算下來月租金動輒超過 18,000 元,對單身租客或小家庭而言仍是一筆沉重負擔。這種「坪單價創新高,但總租金依舊親民」的現象,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小宅能在短短數年間成為租屋市場的主流。

從房東與投資人的角度來看,這種結構性的租金走勢反而是一大利多。過去許多投資人認為租屋市場投報率有限,特別是大坪數住宅,由於租金漲幅有限,投報率往往只有 1%–1.5% 左右,若遇到空租期,收益更不穩定。然而,小宅產品因為坪單價高、需求穩定,加上單位總價較低,使得投報率有明顯優勢。舉例來說,一間總價約 700 萬元、10 坪的小宅,若每月能租到 11,000 元,年租金收入達 13.2 萬元,投報率約為 1.88%;若再考慮低空置率與裝修新穎所帶來的租金穩定性,實際回收效益甚至優於數字顯示。相較之下,一間 1,200 萬元的大三房,即使租金收入 18,000 元,每年約 21.6 萬元,投報率僅有 1.5%,且空租風險更高。這樣的比較顯示,投資小宅不僅回本速度快,也能更好地分散風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小宅的流通速度比大坪數住宅快許多。由於租金總額落在年輕人可以負擔的區間,加上產品新穎、社區管理完善,通常釋出後不久就能找到承租人,空置期平均僅需 1–2 週,甚至比大樓三房的 1–2 個月更短。這種高流通性的特點,對投資人而言是提升投報率的重要因素。因為租屋市場真正影響收益的,除了「帳面上的投報率」,還有「實際租金回收的穩定度」。當小宅能確保幾乎全年出租、租客換手率高卻不影響承租意願時,投資回報的穩定性自然比大坪數住宅更有吸引力。

另一方面,小宅的租金走勢也顯示出租策略的靈活性。許多房東會針對租客需求進行差異化調整,例如提供全配家具電器,讓租客「拎包入住」,即可提高租金 500–1,000 元不等;或者結合社區管理與網路費用,設計成「全包式租金」,雖然表面上價格略高,但因租客能減少額外支出,接受度反而更高。這些微調方式,使小宅的坪單價持續維持在高位,進一步強化了房東的收益能力。

對比之下,傳統大坪數住宅因缺乏這樣的彈性,租金漲幅受到限制,導致投資回報逐年被小宅追趕甚至超越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疫情後台中部分新興重劃區的小宅租金,已經出現「總租金持平,但租金年增率高於大坪數」的現象。

以北屯機捷特區為例,2019 年至 2023 年間,小宅平均租金漲幅約 10%–15%,而大坪數三房的租金漲幅僅約 5%–7%。雖然幅度不算誇張,但反映出市場偏好正在逐漸轉移。當租屋市場需求集中於小宅,房東自然有更多議價空間,也能將租金調整至合理高點,而不影響出租速度。這種結構性的變化,將使得小宅在未來幾年持續維持租金漲幅優勢,進一步鞏固其在租屋市場的主流地位。

整體而言,疫情後的租金走勢清楚呈現小宅化對市場的衝擊。雖然單位坪單價高企,但因總租金合理,租客樂於接受;房東與投資人則在投報率、出租速度與靈活經營上獲得優勢。這樣的雙贏局面,使小宅逐步取代傳統大坪數住宅,成為台中租屋市場的核心產品。從數據與趨勢來看,這並非短期現象,而是租屋市場結構調整後的長期常態。

 

(本文最後編輯於:2025年10月)

台中租屋市場的結構性轉變

隨著小宅產品大量釋入市場,台中租屋市場在疫情後呈現明顯的結構性改變。首先,需求端的輪廓更加鮮明。學生族群、首就業青年與短期工作者,成為小宅租屋的主要承租族群。以台中為例,因具備大專院校聚集的特性,例如中興大學、逢甲大學、東海大學等校區周邊,長期存在穩定的租屋需求,而這些族群大多數不需要大坪數住宅,而是追求「獨立空間+合理租金」的產品。再加上疫情之後,越來越多年輕人習慣遠端工作或兼職,租屋時更傾向尋找可兼具居住與工作的空間,小宅正好符合這一需求。另一方面,短期進駐台中的工作者,例如派駐工程師、服務業員工,也多半選擇小宅或套房,因為這些產品具備拎包入住的便利性,契合短租與彈性需求。

供給端的變化同樣明顯。過去台中租屋市場以老舊公寓與透天為主,房東多半將整層分隔出租,以滿足學生或多人分租需求。然而隨著疫情後「衛生意識」與「隱私需求」的提升,分租雅房逐漸失去市場優勢。許多房東開始積極將舊有大坪數物件改裝為多套小宅單位,以迎合市場趨勢。例如,在北區或中區,常見老公寓被重新規劃為三至四間套房,租金總額甚至高於原本整層出租。這樣的轉型不僅增加了供給,也提升了租屋市場的平均品質,讓租客對居住條件有了新的期待。從供需兩端的互動來看,小宅化已經不再只是新建案的選項,而是全面影響既有物件結構的現象。

 

數據面上,台中近五年的租金走勢也支持這種觀察。根據房仲與租屋平台的公開資訊,疫情前(2018–2019 年)台中市區平均租金年增率約 1%–2%,而疫情後(2020–2023 年)年增率則上升到 3%–4%,其中小宅的租金漲幅尤其明顯。以北屯、南區為例,小宅租金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間平均上漲幅度超過一成,而大三房的漲幅僅落在 5% 左右。這代表市場對小宅的接受度與需求強度遠高於大坪數住宅,形成了「小宅供給增加—需求擴張—租金持續上升」的循環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小宅的租金上漲並未明顯壓縮承租意願,顯示租屋市場的結構已經朝向小宅化發展。

此外,小宅化也正在改變投資市場的思維。傳統上,投資人偏好購買大樓三房或透天作為長期保值標的,但隨著租屋報酬率的比較逐漸傾向小宅,越來越多投資人將資金轉向小坪數住宅。這種資金流向的改變,將持續推動小宅比例上升,並進一步穩固其在租屋市場的地位。換句話說,當供給端願意投入更多小宅產品,需求端持續增長,租金走勢穩定上揚時,小宅化已經成為結構性趨勢,對租屋市場的影響將是長遠而深刻的。

 

森宇建設統整本文認為:台中租屋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可歸納為三點:第一,租客輪廓集中於學生、青年與短期工作者,需求高度穩定;第二,房東因應市場,積極將大坪數住宅切割或改裝成小宅,提升出租效率;第三,數據顯示小宅租金漲幅高於大坪數,顯示市場正往小宅化方向演進。這些因素交互作用,使得小宅化不只是「一時的熱潮」,而是重塑台中租屋市場的重要力量,並且將在未來數年持續發酵,成為房東、租客與投資人共同面對的新常態。